韶關市始興縣249座客家圍樓,既有古代中原塢堡建筑遺風,又帶閩、粵、贛等地客家古堡建筑風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頗高。長年缺乏維護,漸漸變成廢墟。始興縣開始了保護圍樓新嘗試――圍樓“認養”:由有財力且對保護歷史文化感興趣者來“認養”圍樓,成為古堡“堡主”,并對其進行修復和維護,也可進行活化利用。經過前期探索之后,近日,新一輪“認養”已經開始。
人稱阿龍哥的尹福龍是第一位“認養”者。他原本在深圳某銀行工作,后來知道家鄉始興在推圍樓“認養”,就回來“認養”了一棟。客家圍樓“認養”,這和全國各地“認養”公園亭臺桌椅、城市綠化樹木等沒有多大區別,都是相信“有錢好辦事”。保護古堡需要錢的投入,“認養”古堡是探索古堡保護的新思路之一,可以嘗試,但是探索古堡保護過程中不能完全相信和依賴“有錢好辦事”。
有錢未必辦成事。政府現在財政富足,比如支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支持科學家向諾貝爾獎進軍,支持足球振興。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大多數諾貝爾獎不是贊助出來的,而是個人長期科學興趣投入得來的。中國足球投入巨大,收獲一地雞毛。個人“認養”也可能如此交學費,達不到保護古堡的目的。
有錢未必辦好事。一個臺胞到我家鄉“認養”大片山林,把原來種植的快要成材樹木砍掉,重新栽植一些水果樹木。他沒有這個能力培養,沒有這個精力伺候,結果數年過去,基本沒有收獲,而且破壞了原有山林結構。古堡“認養”也可能殊途同歸,“認養”期限過去,保護不當,加速古堡的倒塌。
相關監督不能省。古堡“認養”,認養人有沒有相關的古堡保護能力?是三分鐘熱情還是長久的愛好投入呢?會不會唯利是圖?古堡“認養”,相關部門要重視實質“認養”,不能缺少監督和指導,應該隨時指導當事人在保護古堡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否則就要及時更換,讓不合格“認養”者出局。
錢能解決的問題,或許不是問題。沒錢無法有效保護古堡,但是有錢也未必能很好保護古堡,或許出現古堡“認養”勤換大王旗,古堡風采一日不如一日的局面。“認養”古堡,能過把古堡癮,但要防止變成“過把癮就死”,因為有錢也未必辦好事,可能打水漂,甚至連個響聲都沒有,這是必須時刻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