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面試達人”,聽聽他們怎么說
達人 趙良宇 得分:87.8分
心得:考前模擬不可少
我省2014年考試錄用公務員面試工作將統一于6月27日~29日3天內進行。離面試時間還有將近三周,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特意為大家找到了三位已經走上公務員崗位的面試達人傳授獨門“面試經”。同時,面試培訓專家也就“實戰”向考生們講述面試時的三大訣竅。
達人傳經驗
趙良宇是一位宿州小伙,在去年北京市公務員招考面試中,他獲得了87.8的高分,最終順利考取了北京市公安局。
趙良宇面試前很注重“兩多”,即多積累、多訓練。“從小就愛看報紙,看新聞。”趙良宇說,除了平日積累,考前訓練是考生們一定要重視的。“當時和我一個考場的幾名考生出考場后,有人說覺得特別緊張,看到那么多位考官在面前,大腦一片空白。”趙良宇說,這就是典型沒有進行過模擬訓練的表現。
“離這次面試還有不少時間,沒有參加培訓班的考生們可以自發組織起來,也可讓親戚朋友幫忙,每周進行2-3次模擬訓練。”趙良宇說,營造一個真實的面試情景并不難,一個房間,一張桌子,七把椅子,七位“考官”,一張題本,走一遍面試流程,就完全能夠做到全真模擬了。“提前感受幾次這種現場環境,真正面試時走進考場就不會被嚇到手足無措而影響發揮了。”
“答題主要在內容,有內容就是切題。面試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的真實溝通能力,而不是背誦能力,標準化的內容不會低分但也絕不會拿到高分。”
“比如說面試考題出問題讓你解決,你要進入角色,厘清自己所處的場景,題目問你怎么做,就用你認為最好的辦法來說;題目問你怎么看,就用你的觀點去闡述,不用繞來繞去。” 一般來說,面試考題都有答題點,也就是題里有關健的幾句話、幾個字。“考生要善于發現它,抓住這個答題點,理解透徹隱藏的深意,用簡潔有力語言直接回答,這樣才能切中要害。”。
達人小季 得分:82.22分
心得:答題思路要清晰
訣竅 要流暢
小季參加了去年的省考,面試得分82.22分,考取了我省的地方法院。說起“面試經”,小季說參加結構化面試,一定要熟悉考試的模塊、結構、流程等等,準備面試時,一定要能吃苦。小季平時喜歡閱讀,他建議參加面試的考生們,在這段時間內,多讀讀馬克思哲學方面的書籍,平日多收集名言警句、唐詩宋詞,增加答題時的亮點,讓自己答題時能有話說,并且說得好。
“有些和我同時面試的考生,答題時很混亂,語句顛三倒四,這是得不到高分的。”小季說,答題時,思路清晰非常重要,列舉1、2、3、4,讓考官明白自己究竟要表達的是什么,并且,答題時的語言、方式要符合公務員的身份。
“網上有一些模擬面試現場的視頻,考生們可以參考,比如流程、聽題答題時的坐姿,都可以從視頻中學習。旁觀者清,看到視頻里一些考生的表現,也可以幫助自身做到更好。”小季說。
“很多考生接受了很多培訓,最后把自己也搞迷糊了。實際上,考生在面試中,千招會不如一招熟,只有靈活運用才能表達流暢。”吳昊提醒考生,切忌看到或聽到題后馬上用培訓的模板去套,這樣考生思維反而被限制住了。“模板套好了還能得個平均分,套不好的結果就是讓考官’煩’你,因為大家說的都一樣,尤其抽簽到后面的考生,如果抱著培訓的模板不放,會’死’很慘的。”
專家建議,考生最好學習掌握一些機關的基本常識。“考題中經常會出一些和機關常識相關的材料、場景,如果不懂機關常識,有些題目一開始答題就會犯方向上以及程序上的錯誤,讓人啼笑皆非。所以考生還是有必要看看《公務員法》《行政復議法》等一些機關基本常識的材料,再請教有機關管理經驗的人士,這樣一來效果會更好。”
訣竅: 好心態
達人 小魏
得分:87分
心得:形式+內容=完美
小魏參加了2014年度國考,面試成績達到87分,為全場最高分,考取了我省銀監局某市局。這個淮南小伙告訴記者,面試無非就是“形式+內容”。形式,也就是整個面試流程,“考生自身氣場非常重要,候場時,穩穩地坐在椅子上,要暗示自己’很行’,要有’該崗位非我莫屬’的信念,緊握一下拳頭后,從容進場,發揮出最好水平。”
內容即答題。小魏自身的經驗是多看看人民日報的社評以及新華網的網評。“題目都是相通的,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看了這些社評和網評后不是要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而是要逐漸學會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事件,練習用自己組織的語句表述觀點。”小魏說。
“進入考場后,面對七位考官,不要把他們當成嚴肅的考官,而是愛護下屬的領導。”小魏說,這樣既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也方便自己更加將自己當成一名公務員去答題。
“良好的心態是面試的要素之一,如果沒有良好的個人心態調整能力,就算進入了公務員隊伍,同樣無法適應。”吳昊說,在面試時,良好的心態會讓人感覺很有親和力,面對考官眼神要自然,有的考生能在面試時講點小幽默,更是加分不少。反之,快速眨眼、手勢繁多、雙腳發抖、聲音發顫等,都會減分。
“考生應該多學習一些成功的經驗,多向已經成功考取公務員的前輩請教,尤其是分數比較高的那些人,他們給你的經驗往往最實用。”專家說,成功的經驗往往有共通之處,多問幾個人,多請教幾次,總能找到適合自己提升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